别让心理账户 干扰了你的投资决策

作者:计zhiming
浏览:48
  投资股票,不能追求心理上短暂的愉悦感,而应追求实际账户的总盈利。股票是否卖出,只有两个标准:未来是否继续上涨及是否需要止损。过去的买点不构成今天的卖点标准。不管是先涨后跌还是先跌后涨,不要被绝对值和相对值框住..

别让心理账户 干扰了你的投资决策

  投资股票,不能追求心理上短暂的愉悦感,而应追求实际账户的总盈利。股票是否卖出,只有两个标准:未来是否继续上涨及是否需要止损。过去的买点不构成今天的卖点标准。不管是先涨后跌还是先跌后涨,不要被绝对值和相对值框住,操作也不能受情绪影响。

  掌握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教授提出的心理账户理论的基本内容,我们就得尽力避免让心理账户干扰投资决策。

  一、长线和短线操作方法的混淆

  为什么许多人偏爱低价股,且资金量不大时喜欢持有多只股票?为什么许多人在菜场买菜讨价还价,而在股市上对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股票交易却非常随意?不少人作出买入决策时非常草率,而在该果断卖出时却常常犹豫不决。依据塞勒的研究,这些人忽视了短线交易与长期投资的区别,不愿止损,因为关闭一个正在亏损的账户内心非常痛苦。

  短期和长期投资的决策是很不同的。

  让我们来看看学者的实验。Gneezy和Potersr让两组测试者在风险相对较低的基金和风险相对较高的股票之间选择。选择前,一组看到的是预测未来一年的行情趋势图,另外一组看到的是预测未来30年的行情趋势图。研究发现,看一年行情趋势的测试者倾向于基金,看未来30年行情趋势的测试者倾向于股票。这说明评估账户的频率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评估账户的时间越长,人们越倾向于寻求风险。这与理性操作恰好相反:理性的短线交易常常是寻求风险的,例如短线高手当天回转交易大都是风险偏好的,长线交易则注重规避风险。但目前很多散户投资者在短线交易时过多考虑股票质地和基本面,而忽视了短线形态,该寻求风险时却过分保守了。长线持股时又过多考虑股票技术面而忽视了股票质地和基本面,该稳妥规避风险时又过分冒险。最典型的表现是,短线交易一旦失手,不及时止损而被迫做了长线,而在可长线投资时又不能忍受股价短时间的波动。换言之,用短线思维做长线,用长线思考来做短线。

  二、一次与两次错觉

  塞勒也做过这样的实验:A、B两人分别得到了不同的投资回报(但总盈利相等)。您认为,下列哪个人感觉会更好? 即大家一般愿意是甲还是乙?如果感受一样,则选C“无差异”。甲有两只股票,一只赚50元,一只赚25元。乙有一只股票,赚了75元。三个选项是:A、甲感觉好;B、乙感觉好;C、无差异。实验结果是,64%的被试认为甲感觉更好。但实际上两人的总收益是相同的。

  塞勒还做过一个实验。他研究了纳税申报单上的小错误问题:A。被通知了两次各需要补交100美元。B。被通知一次补交200美元。问哪种情况下被试者更不愉快?结果多数人觉得面对A更让人心烦:两个小的损失比一个大的损失更让人心烦。这种情绪反应与人们对损失反应的本质高度一致:人们喜欢将两笔损失整合。

  三、以买点为操作参照点

  股票投资还受参照点的影响,对下跌的股票,投资者常倾向于以买点为参照点,没有盈利前坚决不卖,最后越陷越深,以致深度套牢。对盈利的股票,则往往以最近价格作为参照点,涨了卖,跌了不卖。最后,可能反而陷于亏损。对投资者而言,最大的痛苦之一是,之前盈利了没有卖出,之后又跌了,此时,往往不愿意卖出。最大的幸福之一是,之前先跌了,之后又涨了,不管是否涨到成本价,常常喜欢基于成本价卖出。股票上涨时,参照点会朝上涨方向移动,即逐渐提高。但在股票下跌过程中,则倾向于以成本价作为主观参照点。这种现象与心理账户盈利分开、损失整合的编码规则相一致。在盈利过程中,参照点经常在变化,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盈利账户,与先前的盈利账户分开,从而获得更多心理愉悦感。在下跌过程中,参照点移动较少,先前的亏损与未来的亏损整合在同一账户中,以此降低损失带来的痛苦感。

  四、亏损“快跑”与盈利“慢跑”

  亏损与盈利股票的卖出行为很不同。沪深股市投资者大都喜欢集中卖出亏损股票而分批次卖出盈利股票,后者即使在“春节”前后,也遵循这个规律。分批次卖出盈利股票,一方面是希望股价继续上涨,也怕全部卖出后股价继续上涨带来的后悔感,另一方面是多次盈利的感觉更好。

  不少投资人误解了“反向投资”,乃至错误地理解为越跌越买。其实,反向投资说的是远离从众心理,挖掘被公众情绪宣泄所错杀的股票,而绝不是简单的越跌越买。因为禀赋效应,因为消除认知失调的动机,投资者常会高估已拥有东西的价值。当买进的股票下跌时,“补仓”便成了许多投资者的经典动作。却不去冷静想一想,下跌常常可能意味着公司基本面出现了问题。而让一个已证明是错误持有的股票成为大仓位,该是多么糟糕!

  五、投资的目标是盈利而非“愉悦感”

  投资股票,不能追求心理上短暂的愉悦感,而应追求实际账户的总盈利。所以,资金量不大时,不能过于分散,而应相对集中持股。俗话说,小钱集中,大钱分散。在股票投资过程中,设计不同的参照点会改变人们对于结果的认知,相同的决策结果表述为损失或获益会改变人们的风险决策偏好,相同的价格差额在不同的原始价格下,影响作用大不同。如甲股从100元涨到130元,乙股从3元涨到3.9元,涨幅相同,但很多散户对后者更敏感。这可部分解释为什么许多散户偏爱低价绩劣股。

  股票是否卖出,只有两个标准:未来是否继续上涨及是否需要止损。过去的买点不构成今天的卖点标准。不管是先涨后跌还是先跌后涨,不要被绝对值和相对值框住,操作也不能受情绪影响。

(原标题:别让心理账户 干扰了你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