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巴菲特成功铁三角
巴菲特可在股市和实体间纵横驰骋,当股票价格过高,已不适宜投资时,他可以把资金转向实体,并通过整体收购来增加上市公司利润,再通过股票的价格乘数,反馈到他的股票市值上。而其他投资人尤其是基金,却没有这个条件。当股票已不适宜投资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持股。
有一个老外曾跟我讲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投资人是最容易把巴菲特当神来膜拜的,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金钱拜物教国家。说完,他加了一句:中国,不就是又一个美国吗?他说这话时的神态以及那个英文单词“Bad”让我至今想起仍耿耿于怀。
但我理解他的意思:许多投资人之所以把巴菲特当神来膜拜,唯一的原因就是他的财富最多,而非真正理解了巴菲特,他们希望通过模仿,成为另一个巴菲特。
因此,继上期《还原巴菲特:“巴人”还是“巴神”》之后,我想再次从商业模式开始,用3期篇幅,简略但系统地梳理一下巴菲特成功的核心奥秘以及他的成功铁三角,使我们知道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且能做到的;哪些是我们无法学习,学了也无法做到的,以便在学习巴菲特的同时,避免跌入“巴菲特陷阱”。
巴菲特的成功首先是商业模式成功,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绝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是外部利益驱动的结果,即从外部环境、形势出发,怎样的模式赚钱就建立怎样的模式。而巴菲特的商业模式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内在驱动型模式,它集中体现了巴菲特的一些核心理念以及对投资和股市本质的理解。
一、尽可能多地占有持续、稳定、可靠的自由现金流
对自由现金流的充分重视是巴菲特最核心的理念。正是依靠大量也许永远不需偿还的“免息贷款(这是巴菲特对浮存金的定义)”,使巴菲特在同样的判断下,产生更合理的投资决策;在同样的行为下,可获得更大收益;在同样的失误下,可取得更好结果。同时也使巴菲特的投资具有了最强大的抗风险、抗波动能力。
受投资大众追涨杀跌的天性驱使,一家平均管理1000亿份额的基金,在最不该买股票的时候,往往会因申购资金的急遽增加,使份额增加到1500亿;在最该买股票的时候,又因投资人的大量赎回,使份额减少到500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基金收益,也使一家基金——哪怕再优秀,也会因一次判断失误,遭遇滑铁卢。
而浮存金的稳定性、可靠性、持续性,使巴菲特可从容面对股市下跌,不会因投资人的赎回,卖出不该卖出的股票;也使巴菲特能更充分享受股市下跌的好处,不会像基金那样,在最该买入的时候资金反而最少。买入价格决定投资收益,抄底的资金相对越多,投资收益越大。
尽可能多地获得持续、稳定、可靠,且可无偿占用的现金流,是巴菲特建立这一商业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他成功的核心奥秘之一。
二、充分利用价格乘数和长期复利效应
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上市公司而非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使巴菲特更容易“在普通股票上获得不普通的收益”。
比如,一只当期股息率4%的股票,投入1亿可获得400万元的现金红利。对其他投资人来说,哪怕派息后股价填权,收益也不过400万元。但对巴菲特来说,由于伯克希尔增加了400万元利润,因此,按它目前18倍的市盈率计算,可增加7200万元的市值。
巴菲特从不在乎股价会不会涨,他只在乎这家公司能否给他带来现金流;巴菲特喜欢买“股票债券”,即收益率等同债券的股票……许许多多在别人那里极为普通的股票,在巴菲特手里却能获得不平凡的收益,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他有伯克希尔这个盈利放大器。
而股市的奇妙就在:你越是心平气和,老老实实,你的长期收益反而越大。假如这家公司每年还有5%的利润增长率,并始终保持这样的分红比例,20年后可分到的红利就是1061万元,使伯克希尔的股票市值增加1.9亿元。且20年累计分到的红利近1.43亿,已远远超过当年的买入成本。如果这家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和原来一样,那么,当初花1亿元买入的股票,如今已变成了2.65亿元。再把它卖掉,算一算,伯克希尔在这只股票上的投资收益是多少?仅计算累计分到的红利和卖出价格,获利3.08亿,相对当初1亿元的投入,年均复合收益7.28%!如把伯克希尔股票的价格乘数考虑进去,则为22%!
充分利用长期复利和股票价格乘数,是巴菲特建立这一商业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成功奥秘之二,它反映了巴菲特对投资以及股市本质的理解。
如果没有这个放大器,却简单模仿巴菲特,这个普通股票当然也能让你获得收益,但比巴菲特低得多则是肯定的。而且我怀疑,没有这个放大器,没有对长期复利的坚定信念,你是否会如此果决地买这只普通股票。因为在初始决策中,你的1亿元投入只能获得400万元的收益,回报率仅4%而已!
三、始终以最有利的价格买入公司或股票
公司价格有两种:一种是以股票形式拆零后在二级市场竞价交易的公众价格;一种是以私下谈判方式整体出售的私人价格。公众价格受众广,买家数以千万计,私人价格受众少,找到一个买家比抓一个毒品贩子还难;公众价格代表了市场情绪,私人价格代表了产业资本对公司的估值;仅买一部分股票可以是投资,也可以是投机炒作,整体收购一家公司只能靠经营获利。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公众价格总要比私人价格高出N多倍,只有在极少情况下,股票价格才会跌到和私人价格相仿的地步。
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可在股市和实体间纵横驰骋,当股票价格过高,已不适宜投资时,他可以把资金转向实体,并通过整体收购来增加上市公司利润,再通过股票的价格乘数,反馈到他的股票市值上。当股票价格变得低廉时,他可以大量购买股票,快速增加公司净值。
而其他投资人尤其是基金,却没有这个条件。当股票已不适宜投资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持股。因此,在这一点上,巴菲特是长袖善舞加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两条腿走路;基金则是独木桥,是单腿跳跃。由于“自古华山一条路”,所以基金更容易硬着头皮在矮子里面拔长子,甚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此也更容易失手甚至遭遇滑铁卢。
通过股市与实体两栖作战,双向选择,尽可能以私人价格购买公司或股票,是巴菲特建立这一商业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成功奥秘之三。它表明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公司与价格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核心问题,而非巴菲特模仿者认为的只要好公司就行。
四、以良好的宏观赚钱布局,来突破资金管理瓶颈
受市场容量、冲击成本,以及个人能力、真正的好机会总是不多等主客观条件制约,单纯的股票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后,收益率就会大幅降低,这也是许多大师做到一定规模后就无法突破自己的原因。
而伯克希尔·哈撒韦使巴菲特有了一个舞台,通过这个舞台,他可不断根据内在需要,调整宏观赚钱布局,拓展新的赚钱领域。从最早的“借浮存金”买股票,到后来的买公司、做套利,再到近些年的“第三类生意(巴菲特原话)”——受监管,但资本密集的生意,如垄断性公共事业,巴菲特不断突破资金管理的瓶颈。而巴菲特的不同凡响就在于,每一次的突破,都不是外部利益驱动的结果,而是内部需要即内在驱动的产物;每一项业务选择,又都和他的核心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因此,把巴菲特的成功仅仅归结为商业模式的成功,实际是大大低估了巴菲特,也远离了巴菲特。正如中国有三足鼎立之说,西方有铁三角之谓,一个稳定的基业要靠三个浑然一体、坚不可摧的点来支撑。构成巴菲特成功铁三角的除了商业模式、投资准则以外,还有个人品性!正是个人品性,构成了巴菲特成功的最核心要素,也是大多数模仿者都不可能成功的核心要素!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