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买跌”靠不靠谱
眼看指数又一次靠近2500点,上周四的大阳线已经被连续几个交易日的慢刀割肉般的下跌吞噬掉。市场情绪陷入低谷,这可以从不断减少的成交量里看出来。而一直让市场担忧的不少因素,到现在为止还看不到转好的趋势,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刺激性的超预期利好因素出现,大盘的弱势很难改观,甚至会继续下行。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去“买跌”是不是一个比较靠谱的策略呢?
首先,“买跌”一定要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9月市场面临的严峻考验或许不亚于8月。
市场预期的通胀见顶后快速回落目前来看还难以实现。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的再度上涨重新加大了通胀压力,考虑到美国大旱对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预计年内通胀水平将出现高位运行态势,即使四季度有所回落,绝对水平也处于高位。稳定物价是年内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胀压力延续使得市场对于政策放松的预期落空。国内银行补缴存准金需求将迫使其在债券市场成为最大卖方,推升债券二级市场收益率,进一步压低A股大市值股票的估值。
国内经济增速趋缓。受外围市场影响,出口形势不乐观,根据微观调研的情况来看,沿海地区七八月的圣诞节订单没有如期而至,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尤其在纺织、玩具等轻工制造等行业特别明显。
从资金需求来看,9月陕煤股份、中国水利A股IPO和中石化可转债将对市场形成将近650亿元的资金需求。之前因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换届选举而延后的小盘股IPO,也将随着8月26日第三届创业板发审委成立而快速重启。
其次,“买跌”的时点要慎重,主要考虑资金面的情况,毕竟投资者入场后获利是需要其他资金去帮忙“抬”的。
9月到期资金完全可以覆盖准备金缴款压力,但是资金集中在中上旬,按照目前公开市场操作状态,9月中上旬将是资金面较宽裕的时段。但是一旦步入下旬,中小银行缴款、国庆长假备付和季末揽储压力将同时呈现,加上到期量急剧萎缩,如果没有超常规的“注水”行为,资金面趋紧几成必然。10月财政存款的季节影响又将卷土重来,加之10月准备金补交额最高,10月资金面同样不会轻松。
不可否认,以上分析包含有情景假设,且未考虑外汇占款的不确定性,但是在高准备金率、准备金基数扩容及限制银行理财产品过快增长的多方压力下,商业银行超储率回升的确非常困难,而到期资金与补交时点错配及事件性、季节性冲击也决定了未来的资金面不会平静。
最后,即使“买跌”也要找准目标。目前市场上的股票数量很多,在如此弱势下,建议投资者如果“买跌”,最好选择阶段跌幅大,且股性活跃的个股,因为毕竟出现反弹也仅是交易性机会,资金是不会在里面恋战的,只有那些跌幅大、股性活的个股才最有可能成为资金“短平快”操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