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表对读者误导的因素分析

作者:jun原
浏览:61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就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可能面对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在每一张报表内,各项目的数字及数字加总,均保有一定的精确度。对一般信息使用者而言,很容易认为这就是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然而,事实..

企业财务报表对读者误导的因素分析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就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可能面对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在每一张报表内,各项目的数字及数字加总,均保有一定的精确度。对一般信息使用者而言,很容易认为这就是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然而,事实并不那样简单。 现在,我们将对财务报表对读者的误导因素作进一步剖析。

一、从"实际发生"讲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0条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这里,两次强调"实际"、"如实",这与我国会计界一贯对会计信息有"客观性"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什么才叫"实际发生?"怎样做才称得上"如实反映"?《准则》并未说明,看来,只能从企业涉及的会计业务本身去揭示了。 从对企业的会计业务是否具有可验证性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会计业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验证性业务,另一类是职业判断性业务。 所谓可验证性业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各种凭证来验证业务本身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业务。例如,外购存货的购入、职工工资发放单等均是验存货购入及其买价、工资发放及发放金额两项业务的有效凭证。应该说,企业相当多的业务属于这一类。对这类业务,经有关环节验证后,即可作为"实际发生"处理,"如实"在会计系统中予以反映。 而职业判断性业务则是指那些虽已发生,但其发生金额需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决定的业务。这类业务最明显的例子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的确定,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时,即可视为这项使用固定资产的业务已经发生,至于企业因使用固定资产而受益的金额,则以折旧费的形式来确定,在目前允许采用多种折旧方法的条件下,对同一种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同会计人员往往会算出不同的折旧额,而每一种计算结果都有其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这类业务入帐金额的确定,则难以说"实际为×××元",而只能估计确定。 正是对这种职业判断性业务的估计处理,才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绝不可认为,企业的利润为"×××元",而应树立企业的利润"大体上是×××元"的观念。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对职业判断性业务的处理及导致的财务信息弹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坏帐备抵率的确定 对应收帐款损失的处理,可以采用备抵法,坏帐备抵金额由下式确定: 坏帐备抵金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估计的坏帐率 会计处理的结果,增提坏帐准备将导致企业的管理费用(我国现阶段将坏帐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增加,降低当期利润,减提坏帐准备将减少管理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虽然我国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限定了企业的坏帐估计率,即允许企业按照年来应收帐款余额的3‰~5‰计提坏帐准备,但在这个范围内,坏帐率的确定,则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决定。 [color=red'][1] [2] [3] [4] [5] [6] 下一页